實驗室新冠肺炎干預措施對全球登革熱疫情的影響研究獲得廣泛關注
來源:發布時間:2022-07-08
登革熱是一種由伊蚊傳播的病毒性疾病,廣泛流行于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已有超過120個國家遭受登革熱的侵襲,其中拉丁美洲和東南亞國家所受影響最為嚴重。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登革熱的病例數逐年增加,約一半人口存在感染風險。生態環境和人類活動是影響登革熱傳播的關鍵因素,在人類居住地周邊開展滅蚊工作是目前主要的防控措施。
2022年5月,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懷玉教授團隊在《柳葉刀-傳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IF = 71)期刊發表了題為“評估新冠肺炎非藥物性干預措施對東南亞及拉丁美洲地區登革熱疫情的影響:一項統計建模研究”的研究論文。研究發現,干預措施的推行和人類活動變化可能在全球范圍內減少了70多萬例登革熱傳染,其中“學校停課”和“非居住區”活動的減弱與登革熱發病率降低關聯最強。目前,登革熱控制工作主要圍繞在患病者及其家庭周圍,通過該研究的發現,人們認識到還應關注他們最近活動的地點,以有效地減少登革熱傳播?!读~刀-傳染病》期刊同期為本文配發了題為“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減少登革熱疫情”的專題評述。
研究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關注,引發學界討論?!都~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等國際媒體對研究結果進行報道(圖1);2022年6月,《柳葉刀-傳染病》期刊刊登了題為“Additional considerations for assessing COVID-19 impact on dengue transmission”的評論,并邀請田懷玉教授與Oliver J. Brady博士發表評論文章(圖2)。
圖1.《紐約時報》對本項研究的報道
圖2. 《柳葉刀-傳染病》期刊為本文配發專題評述(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2 22: 570-571;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2, 22:762-763;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2, 22: 763)
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施行的公共衛生和社會措施為人們探索新的登革熱防控措施提供了可能。這些措施涉及限制國際旅行、居家辦公、減少聚集性活動、停運公共交通等多個方面,明顯改變了人們的出行強度和模式。在本研究之前,這些措施對登革熱的影響尚不明確:一方面人類活動性的降低可能減少了人與蚊的接觸頻率以及病毒隨被感染者擴散的可能,從而遏制疾病的傳播;另一方面可能阻礙了常規的登革熱防控工作,使疫情惡化。
基于此,本研究針對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共23個登革熱本地流行國家的病例數據,結合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人口流動、社會經濟和氣候數據,評估了這些措施對登革熱傳播的影響。研究表明:(1)全球登革熱發病率在施行新冠管控措施后明顯下降,2020年登革熱發病率明顯降低,83%的國家發病水平低于前6年均值。在各國逐步出臺新冠防控措施后(2020年4月),發病率下降趨勢更加明顯(圖3);(2)“學校停課”和“非居住區”人類活動減弱與登革熱發病率降低關聯最強,多變量回歸結果表明,“學校停課”的管控措施以及 “非居住區”人流量的改變與登革熱相對危險度顯著相關,管控措施越嚴格,人員活動越少,登革熱傳播的危險性越低;(3)新冠管控措施可能避免了70多萬例登革熱感染,模型預測表明,防控措施的施行可能使2020年4-12月的登革熱病例降低了約35%,相當于減少了約72萬例感染。相較于拉丁美洲,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發病水平的下降更加明顯。
圖3:2020年與2014-19年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的登革熱發病率和公共衛生和社會措施比較(黑線表示措施起始時間)
該研究由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以及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研究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世界衛生組織被忽視的熱帶病控制司共同完成。田懷玉教授與Oliver J. Brady博士為通訊作者;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陳宇楊、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后李乃哲為共同第一作者。
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疫情專項對該研究進行了支持。
- 附件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