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研究團隊成果入選2021年度“中國地理科學十大研究進展”
來源:發布時間:2022-06-08
6月5日,中國地理學會在北京發布2021年度“中國地理科學十大研究進展”入選結果。由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柳欽火研究員、吳炳方研究員、牛錚研究員等負責承擔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1年度報告》——《全球陸域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態勢》、《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研究與相關數據集成果入選。
據悉,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生態環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分享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和經驗,國家科學技術部按照“部門協同、內外結合、成果集成、數據共享、國際合作”的基本思路,于2012年啟動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工作。該工作持續十年產出了一系列包括29個專題報告和109個遙感數據集產品,推動了國產衛星數據共享和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成功案例應用,促進了我國全球綜合監測和分析能力的提升,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提供了有價值的公共產品和解決方案,擴大了中國參與國際地球觀測GEO事務的社會影響力。
年報及數據集產品通過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等平臺進行共享(http://www.chinageoss.cn/geoarc/)。截至2021年12月,報告中文版下載量為86,590次,英文版下載量為32,687次。其中,自然災害和“一帶一路”相關專題下載量最高,其次是陸地植被、氣候變化、糧食生產與安全形勢和土地退化專題。值得指出的是,2017年“全球典型重大災害對植被的影響”、“‘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和2018年“‘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及態勢”專題報告中文版下載量超10,000次,英文版的下載量也超過4,000余次,反映了公眾對于應急減災及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規劃的關注。
為擴大年度報告成果的影響力,各專題編寫團隊通過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全球變化科學研究數據出版系統(http://www.geodoi.ac.cn/)、國家地球系統科學數據中心(http://www.geodata.cn)、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Casearth;http://data.casearth.cn/)和海洋遙感在線分析平臺(SatCO2;http://www.satco2.com)等國內數據產品共享平臺,以及Zenodo等國際數據產品共享平臺(https://zenodo.org/)進行共享。2014年“非洲地表覆蓋”專題所生產的全球高分辨率地表覆蓋產品(FROM-GLC)共享(http://data.ess.tsinghua.edu.cn),在清華數據平臺下載量超過6,000萬次。2012、2013年“陸地植被生長狀況”專題所生產的(GLASS-LAI)全球1km葉面積數據集持續更新至2018年,累計下載量超10萬次。2013年“城鄉建設用地分布狀況”專題生產的GlobeLand30數據集產品自共享以來已被130多個國家、400多個國內外研究機構和570多所大學使用,申請量超過3.7萬次。截至2021年底,年報數據集下載量破萬的專題還包括:2014年“中國-東盟區域生態環境”、2018年“全球碳源匯時空分布狀況”以及2013年以來連續發布的糧食生產與安全形勢相關專題數據集產品。糧食生產與安全形勢相關專題生產的“全球1km分辨率最佳植被狀況指數”和“全球1km分辨率最佳植被狀況指數耕地種植狀況”數據集在全球農情遙感速報(CropWatch;http://cropwatch.com.cn/newcropwatch/main.htm?language=ch)系統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共享平臺上提供在線地圖服務(FAO;https://data.apps.fao.org/)。
- 附件下載
-